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817-8229182

消失的水烟
2021-12-15 09:04
举报

消失的水烟

作者:黄再林

  屈指一算,老一辈抽水烟的习俗已远逝了60余年。时光荏苒,家乡老果州的水烟铺,亦将成为一段濒临消失的记忆。

  提笔撰写文稿前,我有所犹豫。按说,吸烟不宜提倡,但就水烟来说,它融汇了一个时代难以抹去的社俗民情,讲述着一个个令人回味的百姓故事。

  浏览川东北民俗史料,有关“水烟”的记载如处深闺,鲜为人知。笔者对文物不是内行,闲下也曾目睹过不少古董玉器,并就当年人们手中常用的竹、铜水烟袋,及其水烟的话题,询访过几位年迈的文物爱好者。他们的评说如出一辙,似乎对水烟的印象并不热衷,但唯有那竹、铜水烟袋、烟袋杆子,乃至玲珑的小烟嘴却兴致浓浓。话匣子一打开,大家都有聊不尽的趣闻逸事...

  用现实的语言诠释:商品有市场,自然买卖兴旺。若与当年的“大前门”、“哈德门”香烟比较,自然水烟丝的价钱便宜。据说,抽惯了水烟的男女都感觉香烟不如水烟来劲、投瘾。难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果城开设着不少出售水烟丝的铺子。记忆中的三公庙、什字上街、什字下街、内小北街与红墙街口的几家水烟铺子,小生意做得格外红火,铺面门前总是聚集着不少光顾者。除购买烟丝的常客外,时有零星的路人好奇地目睹铺面里刀刨烟叶的加工场面。

  水烟铺子虽小,但场地却分为售烟门面与烟丝加工点。由此可见,那年头做烟生意的小老板头脑灵光,有意将加工场地设置于门面, 借此营造氛围、招揽来客,且让世人眼见为实:烟丝纯属真货。沿袭一方一俗,果州人俗称水烟为烟丝。此种细得如绒毛的水烟属叶子烟加工而成。进行此种手工劳作十分缓慢,加工者纯属凭手劲干笨重的体力活。加工烟丝前,须把收购来的烟叶晒干,然后把叶片重叠地放入长方形的专制栓压木架之中,用绳把木架两端系紧,再用一把锋利的铸件切刀,薄薄地削刨着上架的烟叶,以达到细如线丝为止。此种专用切刀如月亮弯形,长度约半米,并配有一对手握木把。加工后的水烟丝多为泥黄色、褐色,存放在如撮箕状大小木盒里于铺面出售。有的预先用草纸包好各种分量的烟丝,以投其顾客方便。

  那些年,常见的水烟袋有三种:手握青铜式、手握竹制式,以及不装水的短烟杆。手握式水烟袋十分小巧,装有吸烟弯嘴、上烟活动管、纸捻管、盛水筒,有的还配有铁丝链条。当年能使用上铜水烟袋者多为大富人家。青铜铸造的烟袋做工精细、造型美观,表面铸花刻图,故而价格昂贵。相比之下,竹水烟袋在市场与竹器蔑货铺常年有售,而且轻便价廉。在没有打火机的年代里,抽水烟者都习惯用草纸裹好捻子,边吹火边点烟,手嘴不停,装一袋水烟只能吸上几口,随即要抽出活动嘴管,抖掉燃尽的烟锅巴,再装上第二袋烟丝。水烟袋内一般要装上少许的水,所以抽起来会发出“咕嘟咕嘟”的响声。这种铜烟袋一般在家中使用。倘若出门串街、闲座茶坊酒店、访亲会友,都习惯手握一根短小的竹烟杆,衣袋里备着个装有烟丝的小布袋,烟瘾一来,随手掏出,巴上几口,方便自如。

  水烟消失了,但有关水烟及其烟袋的故事仍在世间流传。那古老的流风遗俗在文学作品中、戏剧舞台上屡见不鲜,尤其那根烟袋杆子,早被视为传统喜剧、川北灯戏的常用道具。
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我司立场
发表
推荐阅读
相  关  推  荐
换一换